高敏谈全红婵的成功(全红婵的自信)

浩瀚体育 02-26 阅读:48 评论:0

一个,自己,跳水,训练,高敏

高敏谈全红婵的成功

高敏发文,我们需要冷静看待全红婵的成功,为何会成功?

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中,我们遇到了一个跳水天才,那就是全红婵,并且他只有14岁在参加奥运会的时候获得了三个满分。对于跳水女皇郭晶晶也表示自己跳水20多年,从来没有获得这么多满分,由此可见全红婵的成功那肯定是绝对的。但是公民在网络上发文对于全红婵的成功,我们需要冷静地看待,那么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为什么全红婵会如此的成功。

往后的发展会很艰难

因为全红婵现在的年纪还非常小,只有14岁,并且他在这个年纪已经获得了这样高的成就。那么对于有的奥运会运动员一生都没有办法做到,因此她获得了奥运会冠军,她能不能完全消化这个天大的喜悦不说,那么她最大的困难就是他现在还很小,还没有发育。因此他在往后的时间里将会长体重以及长身高,因此在这个阶段对于一个女运动员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要随着自己身体的增长,而不断的去改变自己的一些跳水技巧。

非常努力

那么全红婵毋庸置疑,她是非常努力的,并且她也表示自己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去过游乐园。而她的梦想也只是为了替自己的妈妈开一家小卖部,为了自己的母亲治病而去参加跳水,去练跳水。并且到了现在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因此她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努力以及对父母的爱。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全红婵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小女孩。

会有更高的成就

那么我希望在以后的跳水比赛上能够多见到全红婵的身影,而且我相信全红婵一定会参加许多届的奥运会,并且在奥运会中他都能够获得很高的奖项以及很高的荣誉。并且我希望当代的青年人能够多学习全红婵的这种精神,能够在自己的梦想道路上不断进步,而且为之付出努力。

初代跳水女皇往事1:摔破肺吐血一个多月,父母求退队

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14岁的全红婵三次跳出满分,以总分466.2分拿到金牌。

全红婵的完美表现,甚至让央视解说感叹:这对于其他选手来说太残忍了!

其实类似的评论,早在二十多年前也曾出现过。当时有评论说:和高敏生于同时代的跳水运动员,是一种悲哀。

高敏是我国第一位奥运会跳板跳水金牌获得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突破600分跳水大关的女运动员。

她在跳水职业生涯中共斩获70余枚金牌,创造了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7年全胜的纪录。

全红婵夺冠后,高敏在微博发文说:“看着全红婵采访,我想到了自己当年练跳水的时候。我在小姑娘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我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1

高敏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里条件比较好,小朋友都不愿意跟她玩,她常常哭着回家,拿起剪刀要妈妈在衣服上打补丁。

高敏的爸爸是个 体育 迷。曾经获得过重庆少年游泳冠军,后来又是大学足球队的前锋。5岁开始,高敏就跟着爸爸去小河边游泳。

有一次,爸爸带着她从两三米高的石头上往下跳。她站在上面,什么也不想,闭上眼就跳,“咚”一声掉进水里,仿佛腾云驾雾一样。

这是高敏关于跳水的第一次记忆。

6岁那年,高敏被送进体校学习体操,但她特别讨厌压腿。有一次老师压过头了,她疼得要命,等老师一放手,立刻跑回家,再也没有回来过。

9岁那年夏天,高敏和同学在学校游泳池游泳。一个又高又大的老师不时把小朋友叫起来,观察他们的手和腿。

轮到高敏时,老师问:“想不想学跳水?”

高敏问:“要不要钱?”

得知不要钱,高敏不假思索回答:“行。”

第二天放学去游泳池,高敏发现有上百个小朋友在场,心里有些失望。

玩了几天后,老师指着3米台的跳板问:“谁敢从那里跳下来?”

高敏觉得不比河里的石头高多少,说了声“我敢”,就爬上去跳了下来。

浮出水面后,大家都鼓掌喝彩,夸她有天分。高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一下子迷上了跳水。

有一次,在小朋友们的起哄下,高敏又爬上10米跳台,硬着头皮往下跳,被老师狠狠骂了一顿。

不久,高敏发现小朋友不断变少,最后只剩她一个,只好跟着比她大两三岁的队员一起训练。

趁着其他队员参加比赛,爸爸带高敏去重庆的爷爷奶奶家。等叔叔和伯伯都来了,奶奶说全家大人要开会,打发高敏一个人去看电影。

高敏回来后,发现一家人都很严肃。奶奶问她喜不喜欢跳水。高敏说喜欢,接着又重重补了一句:“我要成为最好的。”

很多年后,高敏才知道,就是那句话,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当时整个家族开会,讨论要不要让她学 体育 。如果不是高敏的那句话,整个家族就会为她选择另一种人生。

回去后不久,高敏就进了自贡市跳水队,搬进体校宿舍。那时她才9岁,一直没离开过父母,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

高敏有些难过,却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努力,学不成绝不回家。”

2

入队后的日子与高敏想象的完全不同。每天早晨6点就要起床训练,跑步、压腿、练力量……样样不轻松。

当初因为怕压腿才离开体操队,最后还是没躲开。每一天,高敏都要咬紧牙关忍着眼泪度过这一关。

七点半结束训练,吃完早餐,高敏回到学校上学。所有的课间休息都用来写作业或补觉,根本没有力气跟同学玩耍打闹。

上午放学后,高敏要立即跑步到游泳馆吃午饭。饭后进行四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的午训。一到时间又要马不停蹄回学校上课。下午一放学,要像百米冲刺跑一样跑回游泳馆。老师会做脉跳检查,高敏不敢偷懒。

下午全是技术训练,可以在网上或弹板上翻空翻。这是高敏最喜欢的部分。那一小段在空中跳跃飞翔的时间,能够抵消一切枯燥的训练。

吃完晚饭,大家都要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做学校布置的作业。

9点半开始休息。洗完脸刷完牙,高敏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

每次感觉才过了几分钟,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虽然训练很苦,但高敏学动作很快,而且跳得跟训练了一两年的队友一样好。

1980年8月,老师决定带高敏去攀枝花参加比赛。

临行前,妈妈告诉她:“站在板上要微笑,不要让人看出你紧张,要有自信。”虽然不懂什么是自信,高敏牢牢记住了妈妈说的话。

第一次出远门,高敏非常兴奋。在餐厅吃完晚饭,她偷偷拿了两根香蕉回房间。

刚吃完,老师出现在她面前,先让她做200个仰卧卷腹,再罚站半个小时。

顶着吃撑了的肚子做卷腹,高敏难受得要命,从那以后就对香蕉没了兴趣。

在跳台上,小小年纪的高敏时刻露出微笑,跳水技术又好得让人意外,立刻赢得了所有观众和教练、裁判的喜欢。

但她年纪还小,只能记分,不能算成绩。最后一跳跳完,她不知道自己的分数比第一名还高出几分。看到老师露出笑容,心里想的却是,应该不会挨骂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高敏发现家里来了一位陌生人。妈妈告诉她这是省队的刘指导。她让高敏在寒冷的天气中跳了几次水,又跟高敏的父母聊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爸妈问她愿不愿意去省队,高敏心想自己一定要成为最好的,就答应了。

1981年1月9日,10岁的高敏在爸妈的一再叮咛中,坐上了离开自贡的火车。

也就在这一天,高敏彻底告别了自己的童年。

3

到了省队的第一天,中午吃饭时,看门师傅不放高敏进去,说她还不是正式队员。

高敏只能去旁边的教练餐厅。里面吃饭的都是大人,只有高敏一个小孩。吃着吃着,高敏想起父母和小伙伴,泪水情不自禁流下来。

刚开始,无论高敏起床的速度有多快,等她穿好衣服冲出去,总是最后一个到楼下集合。

几次之后,高敏想了个办法,提前穿好衣服,早铃一响就跳下床,总算没有再拿最后一名。

由于穿衣服睡觉,没多久高敏就感冒了,刘指导发现后,规定必须在铃响后才能穿衣服。

训练很累,但高敏过得很开心。半年很快过去了,医生为高敏做了许多体检和测验,担心高敏会长得很高。

刘指导再三争取,省队最终留下了高敏。

省队的训练与市队完全不同。每周一、三、五训练3次,每天早晨、上午与下午训练,晚上上文化课。二、四、六只在早晨和下午练2次,上午上文化课。星期日只在早晨或上午练1次。

每天再累,高敏都会认真听课,是当时运动员中学习表现最好的。文化课老师总拿她的例子教育后来的运动员。

参加过几次比赛后,高敏把跳台跳水定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开始加大对手臂力量的训练。

高敏能轻松做完三十个引体向上,但肘关节一天比一天疼。每次入水时,由于手疼没有力气顶水,手背老被水反弹打在头上。

一天晚上,高敏被人不小心碰到头,疼得哇哇大哭。大家这才看到她的头皮好几块淤青。

刘指导赶紧带她去看大夫,拍片显示肘关节骨头上有一条裂缝,高敏不得不停了训练。

高敏的脚尖不直,有个外号叫锄头脚。刘指导没让她闲着,专门找人为她定做了一张用来矫正脚尖的“老虎凳”。

高敏谈全红婵的成功(全红婵的自信)

高敏坐上老虎凳,弯着腿,把脚板平放在凳子上,用绑带把整个腿背都绑在凳子上,丝毫都动不了。

然后在脚腕下放两卷卷起来的大毛巾,再把腿伸直。可脚背被绑了,脚腕下又有两卷毛巾,腿根本不可能伸直。

刘指导便用绑带绑了高敏的腿,强行把腿拉直。当两条腿被拉直时,毛巾上和绷带下的脚背,就变成弯的了。

绑好后,高敏一个人留在那里。刚开始疼得眼泪直掉,两分钟后觉得脚背上的骨头一块块被人拆开,忍不住放声大哭喊救命。

几分钟后脚背开始麻了,就像成千上万颗针扎着。

高敏第一次体会到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绝望。最后疼得没有知觉了,也没力气叫了,大脑一片空白,只是呆呆看着腿流泪。

15分钟后,刘指导回来把绷带拆开。高敏瘫在凳子上,稍微一动便万箭穿心。一动不动坐上半小时,才能慢慢挪动一下脚。

这样的“刑罚”,一上就是两个月。

后来有一天做倒立时,刘指导不停夸高敏的脚尖漂亮了,高敏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大家看到高敏脸上的泪水,都沉默了。

4

肘关节开始好转后,高敏把目标从跳台转到3米跳板,以惊人的速度学会了一套只有成年组才能跳的动作,而且水花压得很小。

1983年是全运会年,12岁的高敏在全国选拔赛上一鸣惊人,拿到了第一名,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全国冠军。

爸爸特意来看高敏,问她要什么奖励。高敏选了一套玩具餐具,比得了金牌还要高兴。

很快,高敏代表中国参加在新西兰举办的世界分龄锦标赛。

第一天训练,高敏就引起了轰动,老外纷纷跑来问她的年龄。这一问,高敏还没满13岁,按国际泳联规定不能参加跳台比赛。

没想到,高敏仍在1米板和3米板上轻松拿了两块金牌。

当时国际泳联的官员说,1988年的奥运冠军,非高敏莫属。

回国后,高敏再度主攻10米台,练的是几个高难度动作。

这些动作在成年组只有一两个人能跳,少年组还没有。高敏一心投入训练,甚至都顾不上理会前来探望她的妈妈。

一天,高敏刚跳到空中,旁边“砰”的一声巨响,把她吓傻了,一下子失去控制,直接摔下来,整个身子平平拍在水面上。

再次尝试,她还是背部直直砸在水面上。

那天晚上高敏感觉呼吸困难,喉咙里一股铁腥味,吐出来后,手上全是血。队友连忙送她到医院检查,诊断是摔破了肺。

高敏吐了一个多月的血,后来还是吃了一位老中医的中药才恢复。

高敏怕爸妈担心,一直没说。几个月后,高敏爸妈从别人那里知道她吐血的事,哭着赶到成都,想让高敏退队。

10米台成了高敏的阴影,每次训练,入水时不是躺着就是趴着。晚上一闭眼,做的梦也是从10米台摔下来。

有一次,高敏刚从跳台跳下来,耳朵里“嗡”的一声,从右耳穿过左耳,疼得眼泪直流。

医生检查后,说是耳膜穿孔。

高敏一而再再而三受伤,心情非常低落,觉得是老天在暗示自己该退役了。

随后参加的全国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高敏发挥失常,有些裁判毫不客气打了0分,跳板只取得第七名,10米跳台更是倒数第一名。

比赛后回到自贡,高敏陷入了迷茫,不知道是该坚持还是退役。她一个人在大街上转悠,最后停在一个糖饼摊前。

这种糖饼摊上有一个大转盘,给了钱后,转到什么就拿什么。

第一次转,高敏拿到糖饼摊上最大的龙糖饼。高敏想,如果再转到一条龙,那就再练一年。

换了一个糖饼摊后,高敏用劲一转指针,指针就像是知道她的心意,慢悠悠转到龙糖饼面前就不动了。

没想到的是,回到队里才几天,高敏就接到去北京国家队集训的通知。

高敏这才知道,早在她第一次拿全国冠军时,国家队就想招她,但省队一直没有放人。

5

在国家队,高敏所在的小组叫“国家跳水少年集训组”。徐益明教练是集训组的总教练。

因为高敏基本功太差,徐教练并不喜欢她。高敏还发现,自己并不是国家队队员,只是带训。意思是跟着国家队练,但不占名额,还是要回省队。

高敏有些丧气,觉得不出三个月自己就会回省队。

集训组第一次开队会,徐教练对大家说,中国三十个农民才养一个运动员,是为了让大家为国争光,让五星红旗升到最高处。

最后,徐教练鼓励大家:“要让世界仰起头看我们的国旗,要让对手听熟听惯我们的国歌。”

高敏被镇住了。从来没想过练跳水有这么重大的使命。那晚她怎么都睡不着,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跳水。

高敏决定,只要国家队不放弃自己,自己就绝不放弃。

这以后的每一天,高敏提前二十分钟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从不多说话,只是一个劲儿跳,一个劲儿练。

训练了一个月,在一次组队对抗赛中,本来没人要的高敏,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没有一次失手。

徐教练 第一次 表扬了高敏,开始亲自指导她训练。

高敏天生就会压水花,但最大的问题是入水不漂亮。哪怕一个早晨跳上百次入水,依然没有明显的改进。

直到她每天练完后,接着看了很多的技术录像,入水动作才好看多了。

徐教练又请来一些老运动员传授心理技巧。一位转行做特技的前辈讲到,他开始特技表演前,习惯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想一遍。

高敏立刻意识到,这个方法对她很有用。事实也证明,只要比赛前把所有问题都想到了,高敏几乎不会出现失误。

一天晚上,徐教练告诉高敏,决定让她顶替受伤的奥运冠军周继红参加苏联和德国的邀请赛。

起初高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冷静下来后,她突然意识到:如果抓不住这次机会,自己的跳水生涯就结束了。

高敏拼了命训练。那段时间虽然累,却是高敏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在德国的比赛中,高敏征服了裁判,不管怎么跳都是高分,拿了3米板的金牌和10米台的铜牌。

那天晚上,她拿着金牌和铜牌,左看右看,不时往脖子上挂。旁边的队友取笑她:“等着吧,你会有许多奖牌的。我们早就不把它当回事了。”

在苏联的比赛中,高敏再次成为比赛焦点,怎么跳观众和裁判都喜欢,以超出对手几十分的556分轻松夺冠。

回国后,再也没人提高敏是带训队员了,她得到了所有国家队队员的服装和装备。

6

很快,高敏将再次出征,参加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和古巴的四国循环赛。徐教练给高敏定了580分的新目标。

高敏一有空就往录像室跑,分析每一个可以提高得分技术的动作要领。她不仅研究了世界名将的跳水动作,还发现了自己赢得裁判喜欢的秘密。

比如,她内在力量很好,跳到空中后人很飘,不往下掉。这样完成动作后,有更长的时间向裁判和观众展示笔直的身体。

这一点是当时其他选手很难做到的。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和提高,高敏满怀信心上了去加拿大的飞机。在极度寒冷的情况下,以570分轻松夺冠。

到了美国,高敏第一次进行训练,几个外国记者拿着照相机跟着她,外国运动员也微笑着向她打招呼。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些名气了。

然而比赛期间刮台风,高敏深受影响,最后只跳了500分左右,排在第五名。

这是高敏第一次遭遇滑铁卢,一个人躲在更衣室里哭了很久。

晚上,高敏独自去海边游泳,在风浪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人不可以改变汹涌澎湃的海浪,但可以学会享受它。比赛也是一样,她不可能改变比赛的环境、条件和气氛,所以必须去适应它,接受它,最后才能战胜它。

在墨西哥的比赛中,高敏很快适应了高原城市的缺氧环境,以绝对的优势拿到了冠军。

最后的古巴一战,高敏仍然没有对手,轻松拿了3米板的冠军。

此时,队友因为手腕有伤不能参加跳台赛,徐教练决定让她顶上。

两个月没练跳台,又是仓促上阵,高敏出人意料拿到了冠军。徐教练很高兴,说她以后可以两项都练。

长达四个星期的四国循环赛终于结束。高敏暗下决心:接下来,她要为中国夺一块世界锦标赛金牌。

就在高敏全力准备世锦赛时,当时的跳水队总教练退出了,徐教练接替了总教练的位置,也接手了几位老队员的训练。

经过特批,徐教练把高敏一个人带到了成年组。

新官上任,徐教练的压力非常大。高敏不想被成年组看轻,训练也非常拼命。每次累到不行的时候,她就对自己说:坚持,坚持,只要我能顶过这一天,我就能拿世界冠军。

一想到世界冠军,高敏就像加了油的 汽车 ,又能开出好几百公里。

7

1986年8月,第五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开幕,高敏随国家队来到西班牙马德里。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大型的国际比赛。

比赛那天早晨,高敏在洗澡时突然意识到,水只有捧在手里才能留得住,用力抓它,就会从手指缝中流走。自己太想赢了,这种心态很有可能会让她失去金牌。

高敏一直有写训练日记的习惯。她拿出来,把最近的训练回忆了一遍。

这一年来,高敏有了6次国际比赛的经验,并且有针对性进行过训练。而且,徐教练每周都会安排小型比赛,让人在一旁敲锣打鼓大喊大叫。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干扰她了。

“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跳,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拼……顺其自然地完成动作,把一个最难的动作,变得最简单,这才叫本事。”

写下这段话,高敏心情平静了。

预赛过后,参加决赛的一共有12名运动员。高敏做准备活动时,一些外国教练一直举着录像机拍她。

高敏丝毫不乱,稳扎稳打,以582.9的惊人高分夺冠。

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升起时,高敏心里对徐教练说:

“我做到了。我用我的努力在十个月的时间里,实现我的梦想,完成了你的要求,报答了国家对我的培养。我从来没像这一刻一样为我自己感到骄傲。”

对于15岁的高敏来说,世锦赛是人生一个巨大的转折。新闻舆论也说,高敏“从此领导了世界女子跳板跳水的潮流”,成为任何一个跳板运动员都想挑战的目标。

赛后,高敏写了一篇总结:

站在板上准备跳水前的几秒钟,我感到在那一刻,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谁都不可能帮我,唯一能给我信心的就是平时的训练水平。

在实现了“成为最好的”梦想的同时,高敏也依稀感受到了站到高处的寒意。

8

不到一年时间,高敏从全国倒数第一冲到世界第一,在全国跳水界引起轰动。徐教练又在全国推广高敏的训练和技术,高敏一下子成为风云人物。

一切来得太快,高敏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觉得非常不自在,总希望躲进一个没人问她问题的地方。

好在为了备战第二年4月的世界杯赛,徐教练很快把队员拉去了三亚,进行封闭式身体素质训练。

室外长途拉练非常辛苦,当别人都累得走走停停,高敏仍然坚持跑完全程。

高敏觉得老天是公平的,训练时吃的苦和累,才是她比赛时充满信心的筹码。

回到北京后,高敏又开始转攻跳台。

然而,当年那个曾让她破肺、吐血、耳膜穿孔的动作,已经在高敏心里形成障碍。如果再次失败,高敏也许终身都不能越过这个坎。

所以,在高敏没有做好准备之前,教练也不敢让她上跳台,每天都陪着她在陆地上练习。

直到有一天,高敏主动说要试一试。然而,就在试跳前一天,很少在训练中出状况的高敏,竟然摔出了保护垫,左肘关节脱臼,一个月都不能跳水。

准备了几个月的计划一下子泡汤了,高敏既为自己心疼,也愧对教练付出的心血,一个人在房间里喊得撕心裂肺。

受伤的关节越来越痛,高敏没有吃止痛片。她想,既然不能训练,那就该磨炼一下毅力。

于是,高敏就这样躺在床上,静静“享受”着不断袭来的疼痛。

第二天,高敏忍痛做了一千次“起次”:双腿站直,脚尖并紧,脚后跟随“命令”一上一下地踮起来。还做了一些半蹲和腹部训练。

几天后,高敏除了手不能动,加大了一些力量训练,甚至开始长达半小时的跑步。

然而,这些完全不能跟以前的训练量相比,高敏的体重开始不受控制疯长。

徐教练弄来一套橡胶做的出汗服,穿上后从脖子到脚腕完全不透气。高敏跑完一趟回来,裤脚里全是汗,地上一摊水。

每天吃得少喝得少,高敏饿得浑身发软。几片蔬菜也要放在嘴里嚼半天,直到没味了才吞进肚子里。

拆掉石膏后,高敏左手臂细得只剩下骨头,肘关节只能弯一点点,仍然不能马上恢复训练。

还有一百天就比赛了,高敏顾不了那么多,开始进行弹跳训练,每次摆臂时肘关节疼得要命,也忍着不管它。

结果第二天一起床,肘关节又肿了起来。

大夫建议她去理疗室做蜡疗,就是把刚煮化的蜡倒进一个容器,然后再把肘关节伸进去,用蜡的热度软化骨头后,再强行增加肘关节屈伸的幅度。

烫了一会儿,高敏就体会到了皮开肉绽的感觉。骨头软化得差不多后,大夫开始一点一点地掰弯肘关节。

虽然越来越痛,但高敏咬牙忍着,一声不吭任由大夫越掰幅度越大。

第二天,肘关节肿得更大,连上下弹跳都做不了。

一问才知道,因为高敏一直忍着不出声,大夫不知道已经过了极限,才造成这种情况。

两次急于求成的失败,终于让高敏学乖了,一心一意只做力量训练和减体重。

等到能做一些简单的跳水动作,高敏格外认真对待每一跳,哪怕再简单,也力求做到高质量完成。

两个月之后,高敏第一次恢复全套动作训练,竟然跳得没出现一次失误,让在场所有教练大吃一惊。

虽然手痛还没完全恢复,高敏还是成功打消了一些教练的疑虑,正式进入了世界杯参赛名单。

离比赛还有十天,高敏开始发低烧。在去荷兰参加世界杯的路上,又莫名其妙发起高烧,一度昏迷过去。

(未完待续……)

主要参考资料:

1.《追梦:“跳水皇后”高敏自传》,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07

2.《敏·感:人生没有规定动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3-10

跳水女皇高敏说要冷静看待全红婵的成功,不要“吓”着她了,你怎么看?

高敏阿姨希望大家冷静看待婵妹的成功,是怕现在才14岁的婵妹在以后会更加艰难的运动生涯里,被有可能的失败击垮,更怕现在献上鲜花掌声的我们在婵妹未来某一天失败的时候冷面以待。

运动员帮运动员减压,保护小运动员而已

实际上跳台成功的选手发育后很多都去转了跳板,仍然有强大的夺金能力,不用太担心。比方说伏明霞14岁巴塞罗那10米台金牌,96年10米台三米板双料金牌,2000年22岁三米板单人金牌双人银牌。熊倪14岁汉城10米台银牌,18岁巴塞罗那10米台铜牌,22岁亚特兰大26岁悉尼3米板两块金牌。

小姑娘虽然是罕见的跳水好苗子,但是毕竟才14岁,她看待很多问题都是非常稚嫩的,甚至并没有形成成熟的三观,而贫穷的家庭条件又导致她可能从小到大并没有接受到太好的教育,谁都知道教育资源的差异化。现在网络是怎么对待她的?捧的就往死里捧,黑的就从她家庭入手对她父亲和家庭展开恶毒的攻击,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待遇连一般的成年人都难以应对,何况这个14岁的小丫头呢?好苗子是难得一见的,我不想看到所谓流量,粉圈之类恶臭的东西把他们玷污掉。高敏应该和我想的一样。

身体发育是女孩子必须要面对的

16年里约奥运会这个项目的金牌得主任茜当时也仅仅是15岁,是我国第一位00后奥运会冠军。然而现在的她仅仅20岁,体型身高和15岁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以往她也是入水细无声,一跳下去裁判举7个满分的选手,现在国内选拔赛却输给小全,小陈,甚至输给小张,连双人项目都不能去。高敏自己是过来人,她最清楚女子跳水运动员一路过来的艰辛,跳水女皇登基的路,就是一道道坎迈过去的,所以小全虽然未来可期,我们也要更加理性平静的等待她的一步步成长。其实不用说别的,就是叶诗文,也是天才游泳运动员吧,少年成名。现在是因为身材控制不下来,就昙花一现了。

理解高敏自己的职业生涯就能理解她现在的担心。高敏当年也是年少成名,屡战屡胜,况且,当年的中国跳水队还没有今天的统治力,她可以说是一枝独秀,carry全场。但是在巅峰状态退役,主要原因就是背上了沉重的想赢怕输包袱,她甚至一度想过自杀。年轻人胜负心重是自然的,尤其是运动员好胜心尤其强烈。这点我等做题家也是可以共情,学霸的思想包袱往往是最重的,很多时候不决定前途命运的小月考考砸了都会觉得天塌下来了。对于心智还不成熟的小运动员,高敏的警醒真是太及时了!希望她的教练领队能好好引导她。

天才很容易被摧毁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来自农村,家里很穷,单亲,但非常聪明,12岁的时候就学完了高中所有内容,13岁就考上985大学的少年班。在当时是当地的一大新闻和骄傲。但这个孩子到了大学里,因为第一次有了手机和电脑,迷上了看剧和玩手机,开始耽误学业,大学成绩一落千丈。最后靠自己以前的底子念完了大学,但大学成绩不好没法保研。而她因为太小也没法找工作,所以才想到了去日本留学。

我看了她之前的成绩和大学之后的成绩对比,觉得太可惜了,原本是一个理工科的好苗子,应该有更高的成就。现在虽然学习能力没问题但就因为自控能力一般导致她现在的情况。如果有一个人能在她上大学的时候管住她那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同样,全红婵也一样。她有天赋让她14岁就拿到了奥运会冠军。因为她很穷的时候可以没有杂念的训练,她是天才,她能够比同龄人更成功。

但当接踵而来的荣誉,财富,她不用努力也能拥有比同龄人更多的资源的时候,她还会那么努力么?更不要说还有运动员常见伤病,人际关系,下一届奥运会的压力等等。昙花一现的天才太多了。就算是高敏这样的天才,22岁就退役了。冷静看待全红婵的成功,是为了保护她。

世界跳水史上永恒神话!“跳水女皇”高敏,缔造72连胜不败战绩

她是中国跳水“梦之队”的起点,她是中国第一个奥运会跳板跳水冠军获得者,她是世界上女子跳水第一个突破六百分的运动员。

她的惊人一跳垄断了世界跳水台七年,她创造了比赛全胜的奇迹,她被封为“跳水女皇”。众所周知,中国超强跳水“梦之队”是“神话”般的存在,而她就是这个“神话故事”的开篇主角。

如今的她已经年过50,但是她的辉煌时刻,永远记录在人们的心中。本期子牙童趣 体育 观察员就带领大家走进“跳水女皇”——高敏的世界。

1970年,高敏出生于四川自贡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是 财经 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那个年代来说,她的父母也应该算是有背景的人物了,因此和普通家庭相比较,高敏的生活算是比较富裕的。

自打高敏出生后,就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家里的“掌上明珠”。高敏的爸爸家是三个兄弟,几乎没有女儿家,高敏的出生,就成为了高家唯一的“千金”,因此在家中,不管是父母还是叔叔爷爷都很喜爱高敏。

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就有了自贡的第一辆儿童三轮车,等到她上小学一年级,就有了自行车,在那个年代,成年人能拥有一辆自行车就是很奢侈的了,更何况是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孩。

高敏也深知接受良好的教育给人带来的,更多的是幸福。尽管年龄小,但是高敏的任何想法都会得到父母的尊重。她的父母深知身体 健康 的重要性,因此也很注重对高敏身体素质的锻炼。

高敏能够有极高的运动天赋和极强的身体素质,与家庭原因密切相关。高敏的爸爸非常热爱 体育 运动,在他年轻的时候,曾获得重庆市少年游泳冠军和最高纪录保持者,后来在大学还是足球队的前锋,因而高敏也随着爸爸般热爱 体育 运动。

高敏5岁的时候,就学会了游泳,还经常和爸爸一起进行各种竞技类比赛,这也大大激发了高敏对 体育 的战斗力和上进心。6岁高敏被选入了体操队,希望女儿从事 体育 运动的父亲自然很开心,但是高敏却开心不起来,因为她不喜欢体操,她内心最喜爱的运动还是水上运动。

高敏向父亲讲述自己的想法后,作为父亲自然是愿意尊重女儿的选择,因此高敏从体操班退了出来。

高敏9岁的时候,学校新开设了游泳课,热爱游泳的高敏上课自然是十分认真,而且游的也比其他同学好很多,而游泳的高敏恰巧被跳水教练杨强相中,他一眼看出高敏是一个好苗子。

而此次杨强的到来,并不是这么草率地直接认中某一个人,有天赋固然是个好事,但是他还希望看见孩子们身上其他的特质,因为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中国的 体育 状况并不乐观,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拥有天赋的运动选手,更需要的是有毅力有勇气的运动员。

因此,杨强教练来了一个大撒网,初次被选中的共有上百个孩子,他用淘汰机制,留下最优秀的那一个,经过一段时间的“魔鬼训练”,上百个孩子只剩下了几十个,就这样时间慢慢的流逝,沉迷于自己训练的高敏,直到最后一天,才发现上百个人只剩下她一人了。

1981年初,10岁的高敏正式被四川省专业跳水队选中,得知消息的父母,无条件支持女儿的意愿和梦想。

1984年,高敏开始训练跳板跳水,最开始挑战的是十米台三个高难度动作,这三个高难度动作在当时跳水队所有队员中,也只有一两个男队员可以完成,而对于 体育 的坚持高敏也绝不是说说而已,她对自己特别狠,自己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终于她学会了这三个动作,她凭借自己高强的意志力和那股劲头,在 体育 生涯上也是越走越高。

1985年,高敏进入国家集训队。从此,开启了一个属于中国跳水队的时代,一个由高敏开启的“神话”。1986年,高敏参加第五届世界游泳锦标赛,斩获女子三米跳台冠军,并与队友合作,拿下女子团体冠军 。

这时,14岁的高敏接到了国家队让她前往北京参加集训的消息。14岁的她,怀着憧憬与不安,独自一人踏上了旅途,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然而也正是有了这个在国家队的起点,才有了后来的“跳水女皇”高敏。

在国家队训练期间,高敏也迎来了少年时期的黄金发育阶段,当时高敏的身高长到了1米62,她的体重也在逐渐增加,向100以上逼近,这时的她意识到了危机。

对于一个跳水运动员来讲,体重一旦发生很大的变化,超过100斤,她的跳水技术将大打折扣,姿势也会变得奇怪,骨骼很容易变形,一旦严重就会很容易地带来伤病。

高敏绝不会允许自己犯这样的错误,她马上警觉起来,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减肥,把体重控制在95斤左右。她的目标是冠军,是站在国际赛场上让中国的国歌响起让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1988年,第24届奥运会在韩国首尔举行,这是高敏参加的第一次奥运会,也是她高光时刻的到来,她一举斩获3米女子跳水跳台冠军,她拿到了中国跳水第一枚金牌,迎来了中国跳水队的黎明。

1988年以后,1989-1992年,高敏参加多次亚运会,世界跳水杯,无一例外,斩获各大赛场的金牌,成为了不败的“神话”。1992年,第25届奥运会,高敏带伤参赛,尽管如此,她依然蝉联了女子3米跳板冠军。

受伤病折磨困扰的她,选择了完美落幕,她的跳水生涯于这场比赛中终结,22岁的她选择了退役。这年,她赤脚走上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她真切地感受站在“世界之巅”的幸福,热泪盈眶含泪告别了赛场。

在高敏的14年运动职业生涯中,她共摘得70多枚金牌,包括11次世界冠军,两次奥运冠军。14年70枚金牌,这样算下来,平均一年她要参加5场大型比赛,拿金牌似乎对于她而言就像是拿着“玩玩”一样,一枚金牌就是多少运动员梦寐以求的,更何况是70多枚。和她同台竞技的运动员们称,她的存在,会让对手感到绝望。

2021年的夏天,跳水小将全红婵零水花一跳,再次将中国跳水“梦之队”捧上了巅峰,小将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一举摘得两枚金牌,一时她也成为了媒体流量的宠儿。

对此,高敏在社交平台上发言称,我们要理性看待全红婵的成功,14岁的全红婵正处于一个旺盛的生长期,未来将会有很多的变数和挑战。

如今的出道即巅峰,未来的某一天,如果她失误了,媒体的拉踩和冷落将席卷而来,因此她呼吁大家不要过度的追捧运动选手,要给运动员们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以免给选手带来无形的压力。

高敏还称,看见小将全红婵其实就像是看见了曾经的自己,作为过来人的高敏,对这位可遇不可求的人才也是格外的惺惺相惜。在所有人追捧这位小将眼前的辉煌时刻,只有高敏惦记着她未来的艰辛。

虽退居体坛,但高敏无时无刻都挂念着体坛的所有消息,她也希望中国跳水“梦之队”的辉煌可以永不熄灭。

高敏称我们需要冷静看待全红婵的成功,为什么说是冷静看待?

之所以要让我们冷静去看待她的成功,是因为多数的人可能会把她的成功认为是一种天赋,然后在她身上寄予很大的期待。那么这对于她来讲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说她在后续的比赛之中没有办法取得像如今这样好的成绩,或者说是没有办法再去超越自己的话,那么网络上必定会有很多关于她的一些负面评价。

可能多数的人会认为她没有去努力发挥她个人的天赋,或者说是认为她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去用心,甚至后续可能会出现一些第一场比赛,是巅峰也是永远的巅峰的言语。像这些言语其实对于这个女孩她的成长来讲是非常大的压力以及伤害。所以说有多么大的成功,有多少的瞩目,那么它承载的也是更多的压力。

其实这也代表着一旦她失败的话承受的诋毁以及负面评价有多么的多,可能最开始的时候收获了成功,那么收获了100%的掌声,但是一旦失败的话,那么收获到的负面评价可能是远远要超过她最开始受到的称赞的,所以说她提出我们要冷静的看待她的成功,我认为这一句话是非常正确的。

在看到这个小女孩的成功的时候,很多的人认为她是天赋,或者说是认为她是新一代的跳水女皇,甚至网络上有人表示她要开启属于自己的时代了。但实际上每一次比赛她的结果都是不确定的,那么她也并非是大家口中的天才少女,只不过是有这样的天赋再加上。自己努力的练习才有了这样好的成绩。那么在后续的比赛之中,即使她没有办法再创造出这样的成绩,也并不能够否认她以前的努力,所以说我们应该去冷静的看待她的成功,或者说是冷静的看待任何一个人的成功。

自古英雄出少年

自古英雄出少年

奥运赛事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每一个项目的比赛都令人兴奋激动,东京奥运会上的奥运金牌的获得者,成为所有人瞩目关心的问题。不难发现,在中国奥运赛场上,古英雄出少年!东京奥运会上,我们的运动健儿们披荆斩棘,屡获佳绩,这其中已经有十几名00后的运动员夺冠。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这位来自广东湛江的14岁跳水小将是本次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最小的奥运冠军。

8月5日下午,东京奥运会女子十米跳台上,全红婵以三跳满分,总分466.2的优异成绩夺得金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是中国代表团本届奥运会的第33枚金牌。全红婵在决赛上表现相当出色,宛如一条美人鱼跃入海底,姿势优美,丝毫看不见水花,得到现场所有裁判的一致认可,在10米跳台比赛中上演了一场惊艳世界的“水花消失术”——五跳之中,三次满分。创造了十米跳台上的历史性奇迹。

她是世界最小的奥运冠军,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她没走寻常路,她因特长而一举成名,我们说成才的道路上有很多条,让你的孩子随着自己的兴趣发展,也许会成长为与众不同的人,全红婵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块金牌 。

一、成名背后的故事

全红婵2007年出生于广东湛江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家境贫寒,是村里的低保户,母亲自从出过一次车祸后身体就变得很差,需要常年治病。懂事的全红婵是家里的老三,从七岁就开始学习跳水,其弟弟妹妹也正在接受跳水的训练,生活中的她吃过很多苦,也因此变得更加坚毅。

二、刻苦训练出成绩

全红婵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背后的努力付出,2014年5月,湛江体育运动学校到当地小学招生,现场测立定跳的时,身高一米二的全红船跳了1.76米,就这样,全红禅被选上了。其教练道:全红婵对待训练的态度,是同年龄运动员中最投入的,平均每天陆上跳练习在200-300个之间,水上跳在120个左右。比赛间隙,她都不忘记练习动作,小时候训练环境比较艰苦,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除了天赋,更是一天一天的刻苦训练,才能让她以一匹黑马姿态杀出重围。全红婵并不是大家所谓的天才,她每天要练习400跳,其教练言:她的成绩都是刻苦训练得来的。她比其他运动员更刻苦,优秀的表现都是通过努力换来的。他们对全红婵的共同印象是“冲劲儿大,爆发力强”。全红婵入选中国跳水国家队,仅仅7个月的时间。起步晚,进步快。

三、绽放人的价值与光芒

他小小年纪的懂事,刻苦努力,以及面对强手如林的赛场,还能保持稳定、成熟、自信的心理,赛后,他她所有的愿望都是那么简单,七岁离开父母进体校到今天一举成名,各种艰辛,只有这个小女孩自己心里最清楚,而这一切又不足为外人道,为它绝不是什么天才,他取得今天的成绩,也只有这样特殊的家境和成长经历,成就了他。全红婵是一个单纯的孩子,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只有拿到好成绩一举夺冠,才可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别无选择。这份简单和深藏在心底的坚韧,出身环境是如此艰苦、夺冠之路是如此艰辛。

而真正令高敏被历史铭记的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高敏夺得了中国第一枚女子跳板跳水金牌。至此,“中国第一位跳水女皇”的称号不胫而走!高敏盛赞在东京奥运会跳水比赛中一举夺魁的全红婵,高敏用一句话总结:天才要靠他们的勤奋让天赋显现,我们常人才能看到他们的风采。换言之,高敏认为全红婵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天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努力。倘若像潘采夫所说的,让孩子们拥有正常的童年的话,天才迟早会泯然众人矣!此时,我们不难感受到全红婵的成功得益于后天的训练,也让人们意识到了天才并不意味着成功,只有加上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最大价值!

虽底层出身,她依然有机会可以站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并且以骄人的成绩为我们国家拿下金牌,这是励志的。赛后,全红婵采访时说的最令大家动容的话是:“妈妈生病了,我要赚很多的钱给妈妈治病。”全红婵说这些的时候很平静,却懂事到让人心疼。

当记者记者问到你有什么秘诀获得世界冠军?“就靠练呗!”全红婵说:“跟谁比都一样,不管怎么样,跳好自己的就行了。”这是一个14岁的少年就能悟出的道理,为什么我们做不到?人生路上,只有跟自己比才能越来越强。

四、弦外的余音

在奥运会女子10米台决赛结束后,全红婵参加了赛后新闻发布会。此时全红婵提到妈妈的病情的时候,只是说知道妈妈发生车祸,不知道那个病那个字怎么读?有些网友便用调侃、嘲讽的话语,全红婵今年只有14岁,而且她从7岁就被送到体校去上练习跳水,上文化课的时间是非常少的。 像“癫痫”等的生僻字,别说是14岁的初中生了,连成年人估计都不认识几个。李小萌用这样的方式,狠狠地回击了那些吃瓜一族,同时她还表示:“一个14岁的小女孩,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跳出3个满分动作,并打破世界纪录,但她却因为不识几个字就要被群嘲?我想反问你们,到底是不认识字重要,还是成为一个某个领域的奇才更重要?”

不得不说,李小萌这一波怼得实在是太好了!其实从全红婵夺冠后,一大堆网红跑到她的老家去蹭热度,要么强迫全红婵的家人一起合影,要么直接架起手机直播,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红婵一家的作息和正常生活了。这些所谓的网红和网友,说实话真应该好好整顿一下了,要不然下一次全红婵要是比赛没有发挥好,届时叫得最欢的绝对又是他们!

五、全爸对孩子的培养

当某公司要奖励她50万现金,和一房地产奖励她一套房子时,全爸是拒绝了,他分毫不取。他们将送来的辣条,分享给村里其他小孩。他说:“我不想消费女儿的荣誉!要靠自己干农活赚钱。”这是多么让人敬佩啊,由企业拿20万和鲜花,他留下鲜花,满足对方拍照,却把钱推开。这一家人踏踏实实,不骄不躁,让人感动。这样的家庭,或许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名人,但我相信,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好人正因为有这样的家风,才能培养出坚毅的奥运冠军。

爱因斯坦曾经有一句话:成功=1%天份+99%努力 。是啊!后生可爱不可畏,未来可见更可期。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看到了少年的力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